发布时间:2011/01/07
●产业体系初成 ●缺乏战略指导及统一规划 ●与国际相比处于劣势
中化新网讯 去年夏天采访宁夏银川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时,一位负责人在谈到节能减排话题时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企业该使的劲都使完了,再让能耗和排放指标降下来,靠企业自身很难做到。有类似反映的企业并不鲜见。到2010年底,我国“十一五”期间首次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终于实现。“十二五”规划尽管还未发布,但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没有任何悬念,那么企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将与日俱增。
因此,政府、专家和企业都提出,要想使节能减排进一步取得成效,有赖于形成完整的节能减排产业体系,为各种类型的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供服务。
前不久,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筹)发布《2010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报告》,对节能减排产业下了完整的定义:围绕低碳经济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大发展目标,以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三大行业为子系统,贯穿上游材料、设备供应商、中游加工、组装制造商及下游服务提供商和应用企业等产业链形成的综合性产业整体。《报告》同时强调,低碳经济产业化落地的主要载体就是节能减排产业,以及该产业服务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产业。
《报告》认为,节能减排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密集度高于下游,而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地位往往集中于中下游,也就是说,我国节能减排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整体处于国际分工中下游。
我国节能减排产业在十几年前已经开始发展并渗透到传统产业。早在1998年,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我国实施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辽宁成立了3个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我国。十多年来,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推动节能政策措施的出台,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其投资、技术和节能效果等优势正逐步显现,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同时,我国节能减排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经产业化。
但是,目前节能减排产业在我国还未作为一个产业门类给予清晰界定和统筹考虑,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没有产业地位,因此无法统筹发展,技术升级步伐比较缓慢。如垃圾焚烧发电和综合利用项目,在东南沿海地区,完全可以规划在临近几个城市之间集中建设日处理能力超过2000吨的项目,而不必各自搞日处理能力500吨的小项目。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各地区的节能环保规划不衔接、不匹配,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各行业自行其是,条块分割,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大削弱了国家有关规划的效果。
《报告》指出,由于没有国家战略指导,节能减排产业发展迟滞,国内市场面临被跨国公司瓜分的风险。与此同时,我国的节能减排产业在与国外竞争时,大部分还处于劣势地位。
如在光伏太阳能领域,我国出口原材料粗硅,进口精硅,继而又出口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分布极不合理。在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中,九成以上都出口到国外市场。与海外市场旺盛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有产业、没市场”,对太阳能这一绿色、清洁能源的应用相对滞后,内需严重不足。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的供应方市场化程度差、企业规模小。如专业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从2004年60家企业发展到目前的200余家,尽管发展很快,但多数为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资本金过亿元的企业不超过10家,大多只能提供某一领域、某项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而与国际大公司所提供的区域、行业一体化节能环保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相比处于明显劣势。
节能环保企业也普遍缺乏关键和共性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少,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低,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长远发展受制于国外。比如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纤维素生物燃料、混合动力车等,这些技术约占总减排潜力的20%。如果节能环保技术始终依赖国外,将改变不了给别人打工、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局面。尽管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频繁,但中国更多地被看成是技术消费市场。
招 聘:0371-56160813 56160815
供 应:0371-56160827
销 售:0371-56160852 56160853(国内)
Sales :+86-371-56160869(Overseas)
售 后:15639253870 15639256972
15639258732 0371-56160944 67985258
办 公:0371-56160808
投 诉:0371-56160812 m13949815205@163.com
网 址://wky71.com
E-mail :info@wky71.com(国内)
export@wky71.com(Overseas)
地 址:郑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松路252号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