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

节能减排,五年投了两万亿

发布时间:2011/01/20

    约束性指标将更科学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地方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方式,给老百姓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在制定节能减排目标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和“前松后紧”的状况。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节能减排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绿色低碳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在“十五”期间,我国大体上年均能源消费增长百分之十点几,支撑了年均9.8%的经济增长,而“十一五”期间,我国全社会节能减排总投资约2万亿元,其中我国政府节能减排投资约2000亿元,国家实行了节能减排的重大措施,在“十一五”前四年,大体上年均能源消费增长6.8%左右,支撑了百分之十点几的GDP增长。

    解振华说,确定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经过了科学论证。但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是历史上第一次确定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是一个约束性目标,确实没有经验,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地方在执行当中前松后紧,到今年最后阶段,为实现这个目标,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做法,这些情况是存在的。出现这些情况的,总体上还是少数局部地区。现在要求各地采取积极措施之后,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十一五’期间,我国有可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亿吨以上。”解振华说,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实现这么大的减排量,这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

    解振华还指出,“十二五”期间,碳强度、能源强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还有森林面积、蓄积量等,都会是“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有了“十一五”的经验和教训,“十二五”的指标确立将更科学。

    环保税:正在积极研究

    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就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的指标,并公布了行动方案。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3700多美元,在世界的排序还在100位左右,按照联合国贫困标准,我国还有1.5亿人处在贫困线标准以下。中国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国家适应能力,面临着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还要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常繁重的任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既要发展,又要减排,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解振华说,“所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确定中国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要转变发展方式,要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做到既发展经济,又能够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

    “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地研究征收环保税的问题,(征收环保税的)可能性是有的,碳税现在还在继续研究。”解振华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会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实现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目标。比如现在已经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探索开展碳交易,在“十二五”期间碳交易可能会走得快一些。

    排放峰值:争取尽早出现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大势所趋。《报告》提出,在当前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中国将坚持以下原则立场: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统筹协调和平行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

    解振华说,按照公约和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和《哥本哈根协议》的共识,发达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该为历史的责任承担自己相应的义务,这一点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中是必须要坚持的。发达国家历史排放多,现在的人均排放还相当大,应该率先采取减缓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希望发达国家起领导的作用。“对于中国来说,公约、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要求发展中国家做的,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都做了,而且在有些方面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做得还是不错的,”解振华表示,“但是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绝对不会接受超出发展中国家能力的义务。”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什么时候会出现?解振华指出,中国现在采取的这些措施,就是希望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的峰值能尽早地出现。中国绝对不会像发达国家那样,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当中无约束地排放,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现在尽可能作出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速度,争取尽早达到排放峰值。(人民网)

 

上一篇 : 60套远程测温仪进小区 百年电力加大供...

下一篇 : 海南省启动2011年节能减排科技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