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

四表集抄期待度高 水气热可借鉴电力仪表推广经验

发布时间:2016/07/01

    四表集抄从去年热谈到今年,争议最多,究其原因也许因为主推方是国网公司,使得各地水司、热力公司、燃气公司、表计公司(水气热表计企业)频频观望。

 

  互联互通推动智能仪表技术发展和创新

  电力行业开了个好头,国电在2009年针对表计、采集、主站等颁布了一系列标准,新上的设备实现了真正的互联互通,极大推进了电力仪表的智能化进度。既规避了设备重复投资的风险,也让设备的服务外包能正式面向社会。

  水、气、热行业在计量表计智能化进程中,与电力行业基本一致,当下,特别是水、热行业,智能集抄更多是表计厂家之间的相互博弈,让用户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导致各地水、热管理部门出现多个抄表系统同时并存,各家表计无法兼容,设备维护无从下手。

  水气热行业可以从电力经验中学到什么?

  虽然各地水、气、热行业没有国电雄厚的财力、强大的技术队伍支撑,但是并不影响制定局部企业标准化的实施。水行业的长沙水业,热力行业的宝鸡热力等一些业主单位已经这么做了。他们利用或建设自有技术队伍,结合各表计厂家及第三方技术力量,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表计、集抄、平台标准。通过企业标准的修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水司、热力公司能更直观的考核表计生产商,能对表计生产商提出更明确、更有针对性的性能修改意见。既保障了设备投资,也极大的简化了设备维护难度。对表企来说,用户企业标准的明确,为了能有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表企会更专注表计计量特性和电气特性的改良、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质量、响应时间的提升。

  互联互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表集抄的初衷是为了共享资源、节约投资;它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抄表系统,还需要考虑后期设备的运维工作,如果水气热行业也像电力行业一样高度统一,四表集抄工作就会相对简单。当下的实际情况是现有的远传水气热表不管是在物理层还是在协议层都是高度的不统一。当下搭建四表集抄系统需要解决兼容到大统一的一个过程,不管是老表计的兼容还是新表计的安装,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不同仪表端的最大程度的互联互通。

  标准化是互联互通的基本保障,但是任何标准化都有一个起始点,如何兼容此起始点之前的智能表计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针对水气热行业)。真正的兼容不能仅停留在软件平台层的数据对接,这种技术保障是非常脆弱的。应该在采集层标准化的过程中,能同时兼容标准协议的表计和非标准协议的表计。

  由于水电气热主管部门不同,有不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在四表集抄层面考虑互联互通就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主流应用场景,表计端以现有仪表行业标准为主,采集端综合考虑四表远传数据项、采集密度、标准协议及非标协议兼容性等。同时水电气热在一个城市又同属于市政基础服务,大多为国企,各自的主导能力都不够。四表集抄工作需要依托当地政府支持,充分利用各企业的优势和本地机构配套资源,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作用。

  在四表集抄工作推进过程中需解决好以下几点细节工作:

  规范新表计的安装尺寸

  现有水气热表计,尤其是水表,同一规格国家允许的尺寸较多,虽然有建议优选尺寸,但是不少厂家出于自身便利、节约成本、技术差异性等因素考虑,市场上经常出现同一规格水表之间不能相互更换的事情发生,智能表计该类事情特别严重。

  规范水气热表计电气参数

  以M-BUS总线制水表为例,很多厂家的工程师在设计表计的时候没有严格遵守国际M-BUS标准,表计的静态电流差异较大,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有部分厂家的静态电流甚至达到了4mA(远远超过规范的静态电流<1.5mA);表计的响应时间、阀控电流、供电特性等在现场的差异性也较大。这些因素会较大影响四表集抄现场操作过程中的带载能力、电气兼容特性,严重阻碍四表集抄现场互联互通的实现。

  规范水气热表计层协议

  水气热表计通信协议大多遵从的是住建部的188-2004,不同厂家对协议的理解不同,还有部分厂家采用的是厂家自有协议,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灵活应用小无线技术

  目前国内智能远传水气热表处于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状况。安装在户外,方便布线的基本都是采用有线的传输方式;安装在户内,不方便布线的智能表计会采用无线的传输方式。水气热的安装环境决定了无线智能水气热表只能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并且对穿透能力及传输距离的要求还更高一些。各个表企无线基本都采用私有协议,针对组网的路由算法部分更是企业无线技术的机密,这导致在水气热无线表计端基本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针对无线全自动抄表部分,考虑到后期的可维护性,先规范集中器的上行协议,下行部分采用多种无线传输模式并存的情况,采用错频、分时工作的模式。   来源: 环球表计

上一篇 : 常德首个“四表合一” 小区实现信息采...

下一篇 : 物联网助力智慧农业 实现精确感知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