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7/11
根据民政部网站的消息,截至7月7日9时统计,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11省市区83市(自治州)413个县(市、区)2902.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78.5亿元。
灾害是一面镜子,面对无情的洪水,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水利设施应该起到防灾减灾的关键作用。毋庸讳言,水利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亟待改进,需要深刻反思。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习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论述,需要加强建设和维护水利项目,加快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真正为民兴水利、除水害。
洪涝灾害是我国发生最为频繁、灾害损失最重、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在2011年人大常委会的一次专题讲座上,时任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现任水利部副部长)透露:据统计,近20年来,洪涝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8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5%,而美国仅占0.22%。
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此大,原因之一是用于防灾减灾的水利建设不到位。有的滩涂湿地被围陆,有的池塘、沟渠被填埋堆放垃圾,有的江河被污染、长期得不到清淤,有的防汛设施老化、缺乏维护管理。存在种种与水利争利、破坏水体、人为增灾的隐患,需要革除和改善。
首先,规划为先。科学论证水利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防止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抓住治水的关键环节,在规划理念上尊重现实,深谋远虑,未雨绸缪。治水要留白,就是一条重要的规划理念。不与水争地,在洪涝灾害较为频发地区的土地规划上,应因地制宜,留出一定的防洪蓄洪空间,划出防洪用地,建立疏洪预案。当洪峰到来时,防洪蓄洪空间可以有效调节水流,变单纯的堵为疏堵结合。这是一种着眼全局和长远的规划视野,防止用地盲目扩张,甚至侵犯河湖、缩小洪水调蓄和宣泄空间,人为增加洪水风险。防洪用地平时可以规划建设成为湿地公园,开发旅游,以水养水;灾时则转变为战略减灾用地。
其次,加大投入。把消除水患与开发水利资源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投融资机制,包括以法律方式保证水利建设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建立灾害保险制度等。更为重要的是,要保证水利建设资金有效使用,真正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少搞花架子,力求实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把有限资金集中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上,集中到啃硬骨头的重要工程上。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标准体系,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鼓励企业合理竞争。凡涉及公共水利建设过程的,相关信息应该阳光公开、规范发布,便于接受监督和检查,防止垄断和暗箱操作。建立财政投入水利设施项目监理制度,有关部门应该加强项目审计、监管和竣工验收,吸收社会各界包括可能的受灾方参与到项目监管中。建立项目追责制度,对由于偷工减料造成人为灾害的,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再次,创新驱动。大力运用促进水利建设的新技术、新手段。在城市建设“海绵体”,形成下渗、滞蓄、净化、回用的有效体系;加强对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使防灾减灾的水利设施建设与农田、林网建设,与江、河、湖、池塘、湿地、滩涂等融为一体。改革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按照“谁投入、谁获益”的原则,鼓励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中,既能排除水患,又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人民生产生活安全得到根本保障。 来源:搜狐财经
招 聘:0371-56160813 56160815
供 应:0371-56160827
销 售:0371-56160852 56160853(国内)
Sales :+86-371-56160869(Overseas)
售 后:15639253870 15639256972
15639258732 0371-56160944 67985258
办 公:0371-56160808
投 诉:0371-56160812 m13949815205@163.com
网 址://wky71.com
E-mail :info@wky71.com(国内)
export@wky71.com(Overseas)
地 址:郑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松路252号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