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8
“十三五”期间,宁波将以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生态化、信息化“四个重点”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绿色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强市,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集中发展一批“互联网+农业”模式,建立起全市统一的智慧农业云平台,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近年来,我市不少设施农业基地陆续引入一些物联网技术,用信息化控制来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这也为发展智慧农业奠定了基础。
当物联网“联姻”农业,这对个性迥异的“两口子”过日子合不合得来,能否“落地生根”?最近,记者走访了市内部分设施农业基地,一探究竟。
镇海区庄市街道的繁荣果蔬实验示范场的大棚里,棚顶上吊有一个个喷头,下面的田垄边放置着细长的滴灌管道。摁下电源开关,细密的水珠“从天而降”,让果蔬喝个饱。
场长郑荣希说,大棚里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与信息采集器相连接。电脑检测到环境数据的变化,会自动提示启动喷滴灌设备,给作物浇水、施肥。此外,通过大棚里的高清摄像头,他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实时查看作物生长状态,并进行远程控制。
在繁荣农场,这样的智能化大棚已经有100亩,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另外,还有500亩大棚安装了手控喷灌设备。
郑荣希说,改造这些智能化大棚,前后花了130多万元,三年用下来,效果不错。以往靠人工抬着水管,把这100亩地浇一遍水,要20个人,耗时10小时,“现在只要配一两个人,闸刀一合,四五个小时就搞定”。算下来,不仅人工节省了三分之二以上,节水达60%,而且浇水、施肥均匀,果蔬长得更好,卖相也更漂亮。
“现在人工太贵了,雇个工人,一天工资至少150元,还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郑荣希说,他仔细算过,这套智能化设施四五年能收回投资成本,从长远看,还是划算的。
在宁波,像这样采用自动监测的水肥浇灌一体化技术,最近两三年中,已在几十个果蔬种植基地使用,但普遍规模不大。而在江北慈城镇三勤村的宁波大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则将物联网农业做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达到工厂化生产的水准。
在这个无土、立体化栽培的“植物工厂”中,仅靠一两个人就能全面管控3000多平方米玻璃温室里的作物生长。除了栽苗、收割需要人工操作外,作物生长管理全部交由电脑自动化控制系统完成。公司负责人庞利民说,“植物工厂”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与农业的结合应用,通过对各种外部因素的智能化精确控制,为植物营造最佳的生长环境。
物联网科技的魔力让传统农业改头换面。在大龙公司的温室里,一年作物能收获10多季,产出比普遍大棚高出三四倍,而且从花卉到各种果蔬都能种。庞利民说,物联网农业最直接的好处是把人从浇水、施肥等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用科学数据代替感官判断,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来源: 宁波日报
招 聘:0371-56160813 56160815
供 应:0371-56160827
销 售:0371-56160852 56160853(国内)
Sales :+86-371-56160869(Overseas)
售 后:15639253870 15639256972
15639258732 0371-56160944 67985258
办 公:0371-56160808
投 诉:0371-56160812 m13949815205@163.com
网 址://wky71.com
E-mail :info@wky71.com(国内)
export@wky71.com(Overseas)
地 址:郑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红松路252号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