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

我国智慧农业有望复合增长 四大领域发展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16/10/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但是利来国际最老品牌网始终没有突破依赖自然资源和低廉劳动成本的发展格局,个体化农业生产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智慧农业的提出和发展,给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集成应用,对于农业特色产业和模式的创新,对于农业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以及农业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及农业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需要在国家的重视和扶持下相关利益方共同推进。

  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一、物联网技术应用  
通过各种无线传感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温湿度、光照、CO2浓度等参数,利用视频监控设备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等信息,远程监控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将采集的参数和获取的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汇总后,经传输网络实时上传到智能管理系统中;系统按照农作物生长的各项指标要求,精确地遥控农业设施自动开启或者关闭(如远程控制节水浇灌、节能增氧等),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  
利用RFID、条码等识别技术,搭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全流程安全溯源,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智能农业应用系统,对空气、土壤、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系统规划农业产业园分布、合理选配农作物品种、在线疾病识别和治理、科学指导生态轮作。  
二、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作为传统计算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资源池化与透明化等特点。云计算体现出来的集约化建设、按需动态分配资源等优势在农业发展中,更适合应用于集约化建设农业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目前,南京、安徽等部分地区所建设的多级平台系统中,农业企业级需要存储和处理农作物养殖和种植数据、农作物生产加工数据、农作物仓储物流流通数据、农作物销售管理数据,以及基于数据的监管主题数据、报表中间数据、报表结果数据、应用细节数据等。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加密等处理,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则实现对于云端和终端数据的动态存储与管理。地县级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存储和处理农业“四情”监管数据,以及对企业级各环节的监管数据、报表数据等。系统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企业级的数据处理一样,进行分类加密,部分存储在云中心,部分存储在县级农业部门终端或者设备中。县级平台可以从农业企业访问数据,可以提供数据给省级云计算中心平台。省级农业部门作为云数据中心,处理来源于企业级、地县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例如气象数据、灾情预测诊断及应急反应、农业资源的评估与管理、作物长势预测与估产等数据。  
三、大数据技术应用  
大数据技术应用突破了传统对于结构化数据管理的限制,继承了统计学的优点,对于数量巨大的数据做统计性的搜索、比较、聚类和分类归纳分析,更多地关注数据与业务间地关联关系,关注多媒体、海量、复杂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历史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中将发挥较大作用,基于当地多年的气象信息、作物与土壤信息、管理信息、市场流通与消费等信息,经过数据统计、案例对比和模式判别等,可以提供更加智慧的各类农业服务。  
通过利用农业资源管理数据,如土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生物资源、生产资料等数据,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紧缺、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退化等问题。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产优质、节能高效地可持续发展。通过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数据,如土壤、大气、水质、气象、污染、灾害等数据,建立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测、精准管理。通过利用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管理数据,如产地环境、产业链管理、产前产中产后、储藏加工、市场流通领域、物流、供应链与溯源系统等的数据,推动解决农产品和食品安全问题,保障诚实守信农户的切身利益。通过利用农业装备与设施监控数据,如设备和实施工况监控、远程诊断、服务调度等数据,解决农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问题。  
据一份报告显示,以应用(硬件和网络平台以及服务)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市场有望从2016年的90.2亿美元达到2022年的184.5亿美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13.8%。  
对农业新技术的进一步采用和全球对食物需求的上升是该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连接技术运用于精准农业、畜牧业监测、渔业、智慧温室等领域。诸如云计算、ZigBee无线通讯技术、无线感应网络以及其它的连接技术可以帮助提升产量产能。云计算提供农场土地的实时数据,以协助规划、购买、存活管理、种植、收割等。感应器、灌溉控制、可变速率技术(VRT)以及其它技术可以帮助减少投入并提升土地的产出。  
但我国智慧农业起点比较晚,缺少对智慧农业发展理论和形态应有的研究分析,同时在实践层面又面临着思想观念和现实制度等多方面的挑战。  
一、农民整体信息素养不高  
智慧农业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科技推广人员。没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推广与应用,没有现代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受到的信息化知识培训较少,在广大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过分依赖生产经验。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二、农业规模化生产程度太低  
生产规模化是农业技术和设备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条件,也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小规模生产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处于劣势,被压在商品价值链的低端,很难推动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业地发展。  
三、农业信息化与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发展的信息化与机械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到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50%,标志着我国农业从依赖人畜力为主向依赖机械化为主的历史转变。然而,由于地区间、民族间经济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面临自然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同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更是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在推动农业发展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四、创新性的农业商业模式匮乏  
最早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物联网技术,在示范试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绝大部分还处于科研项目阶段,必须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得以持续。以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大面积应用,急需市场机制介入,需要创新性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商业模式,使得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得以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那么我国智慧农业当如何发展呢?一下几个领域的发展有待加强。  
一、重视智慧农业环境保护功能、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物联网技术应广泛应用于土壤成分分析、水资源品质提升、自然灾害预测等方面。应该借助传感技术,收集、比对、分析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各类数据,建设废弃物、排放物循环使用闭路系统。要重视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控领域的应用。  
二、拓展智慧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国适合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应该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预测自然气候对农业的影响,适时控制,在优化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平稳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想要释放压力,体验田园生活,未来应该发展都市农业。蓝色农业指我国特色水产养殖业,白色农业指菌类作物种植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适合发展蓝色农业与白色农业,这两类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于人力投入要求高,应该简化农业生产流程、降低劳动复杂程度。  
三、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智慧农业发展应借助全过程监测技术,实时监测施肥、施药全过程,同时实现数据的采集与传送,遇到问题时,农民可以随时与在线专家取得联系,及时解决问题。未来应该加强农产品物流数据平台建设,减少浪费,增加产出,提高农产品质量。利用电子标签技术,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对农产品包装进行信息识别、自动追踪、数据传输,实现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终端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透明性。  
四、校企合作培养智慧农业人才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大批人才。目前我国从事物联网技术研发的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的物联网技术人员对农业领域不熟悉。此外,我国智慧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缺乏综合性技能。对智慧农业缺乏认识导致部分地区,尤其是乡镇地区,对人才的扶持力度小,对从业人员遇到的问题没有进行及时的疏导。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上一篇 : 水资源税改革首个征期结束 抑制地下水...

下一篇 : 广东河源启动智能电表换装工作 助...

返回列表